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教学科研 >> 教学管理 >> 正文

教师教学过程规范

发表时间:2020-07-20 点击数:

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、循序渐进的教育活动过程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,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掌握转化自己的知识后,才能把知识传给学生。同时也必须了解学生,才能有的放矢,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,疏通学生的认识渠道,达到教学目的。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,有目的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,发挥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作用,特制定规范。通过此规范的约束,实现教师教学过程规范化,促进教研室群体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。

1.备课

备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,在既定的教师水平、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条件下,教师是否备好课,是能否教好课的前提和保证。

1熟悉教材,精通教学内容

1教师要精通本门课程的内容,深刻理解课程内容的本质,熟悉课程内容的重点与难点。

2教师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,熟悉教材中的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及其应用,掌握内容的内在联系。

3教师要广泛阅读本门课程国内外参考资料,了解本门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,提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设想和安排,组织好教学内容。

2钻研大纲,掌握教学目的、要求和重点

1教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,明确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哪些概念、原则、原理;学会哪些方法、技能、技巧;解决哪些实际问题;形成和发展哪些能力;明确和掌握教学目的与要求。

2教师要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,分析、研究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,确定突出重点、解决难点的方法。

3教师要把教学目的、要求、教学重点,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,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。

3了解学生,研究教学方法

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,针对学生特点,研究如何提出问题,讲清概念,掌握知识,突出重点,解决难点,启发思维,发展能力。

2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、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可接受情况,研究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。

4编写教案,做好课前准备

1教案要反映出教学目的与要求、教学重点与难点、教学内容进程、内容总结、作业与提示

2教学内容要体现教学方法、教学思想和掌握知识、强化应用的教学观点,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和课程特点,使教案有详有略,教案要系统、鲜明、整洁、实用。

3教师要熟悉教案,使教案中的内容融化在自己的脑子里,做到讲课不离教案,课上基本不看教案。

2.课堂讲授

课堂讲授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,教学措施的实施、教学原则的贯彻、教学目的落实、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各教学因素都集中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。

1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

1教学要体现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,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,教师和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着教学目的。

2教学中要注意体现以应用为目的,以必需、够用为度,以掌握知识、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基本原则。

2教学内容要正确合理

1教师讲课时应做到概念准确、内容充实、结构合理、突出应用,注意阐明内容的体系结构和内在联系。

2教学中要突出重点,指出重点内容的重要性,引起学生重视,启发学生积极思考,通过强化,使学生牢固掌握,带动一般知识。

3教学中要根据难点产生的原因和类型,具体分析,采取由浅入深、从具体到一般、化难为易、化整为零等方法,有针对性地去解决。

3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

1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服从于教学目的的要求,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特点,根据具体条件灵活运用。

2教学方法的运用要遵循教学规律,提倡教学方法的改革和革新。

4)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

1教师要合理的组织教材,发挥教师的组织能动性,启发学生思维,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培养学生能力。

2教师要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,使内容紧凑,前后呼应,相互衔接,合理运用每一分钟,提高教学效率。

5)教学手段要各尽其能

1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清晰流畅、节凑适当、通俗易懂、生动有趣,还要条理清楚、层次分明、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。

2教师的课堂板书要内容精炼、布局合理、突出重点、有条有理、字迹清楚、书写适时。

3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,合理、正确地使用多媒体、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。

6)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

1教师要热爱学生,尊重学生,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态度,要以身作则,严格要求学生,提高教学水平。

2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,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。

3.课外辅导

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,是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途径。加强课外辅导,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,达到教好每一个学生的目的。

1)辅导内容

1辅导中教师要指导、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,了解课外作业完成情况使学生高质量按时完成学习任务。

2辅导中教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,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,以及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辅导。

3教师要贯穿因材施教的原则,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,鼓励他们阅读课外教材,使知识进一步深入。帮助成绩差的学生使他们掌握基础知识、改善学习方法,扫除学习中的障碍,使他们逐步提高。

2)辅导的要求

1辅导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,力求对全班学生基础、特点、学风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。

2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,以和蔼的态度耐心给予解答,教师应随时将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、个人的体会记录下来积累经验,不断提高教学水平。

3课后辅导的学时与理论授课的学时之比,要求应不低于14并充分利用辅导时间,提高辅导质量。

4.课外作业

课外作业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,是课堂教学的延续。通过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、钻研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,培养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心和探索精神。

1)作业的布置

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,要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,有助于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能,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2作业要注意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题目,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。

3作业的分量要适量,难易适度,既充分又不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,保证课内外学时比不低于11

4作业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,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别对待,教师可以指定一些题作为最低限度应完成的必作题,而另外布置一定数量的补充提高题,让学生自行选择。

2)作业的指导

1教师应对作业进行试做,对作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所了解,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疑难问题,保证学生按时完成作业。

2教师要做好学生作业指导工作,使学生养成自我分析、自我检查、自我改正的习惯,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能力。

3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高标准、严要求。注意指导学生作业完成后的总结,提高作业质量。

3)作业的批改与讲评

1教师要按时收作业,及时改作业,及时发还作业。以轮流批改方式为主,每次批改作业数量不低于全班学生的三分之二,其余的作业要适当抽查(助教要对作业进行全批全改)。

2教师要根据学生作业情况,对于作业问题较多的学生采取重点批改方式,适当增加检查次数和批改数量。

3作业的评定采用等级记分制或百分制均可。作业评定标准,一般按完成作业的数量、作业的质量、出现错误的性质和数量、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、作业整洁与否进行评定。对错误很多、纸面不洁、乱涂乱改、抄袭作业的令其重做。

4教师要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、存在的问题定期做好作业的讲评,讲评中要抓住典型问题,分析错误原因,纠正错误,表扬作业优秀的学生。

5.考试考核

考试考核是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、学习质量高低、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。通过考核,学生了解学习的不足,及时进行学习调整。教师通过考核结果了解教学效果,做出教学调整。

1)命题基本原则

1依据教学大纲、教学基本要求进行命题。

2在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、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,要特别突出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,体现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指导思想。

3试题的内容,既要突出重点,又要注意扩大覆盖面。

4试题的难度、分量和时间值要适当,既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,又要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拉开距离,看出水平高低。

5命题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,要能准确地测出学生掌握知识、技能及应用知识能力的真实程度。

6试卷的编排要注意从难到易,呈梯度上升。试题分数分配要合理,符合试题的要求。

2)成绩的评定

1教师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,做到客观、公正、严格、统一。

2对于有实习的课程,总评成绩包括三部分:平时成绩、学习成绩、期末成绩,其中平时成绩占20%,实习成绩占20%,期末成绩占60%;没有实习的课程,总评成绩包括两部分: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,其中平时成绩占30%,期末成绩占70%

3根据课程的特点,成绩的评定经学校批准可调整评定方法。

3)试卷分析与教学质量分析

1每次考试完后都要对试卷进行分析,评定试卷是否能客观、准确、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。

2通过试卷分析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;了解试卷的难度、区分度等指标,了解学生学习质量,总结经验,调整教学。

3教师要通过考核结果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,探讨教学质量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,为改进教学找到客观依据。

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,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作用,协调好每一环节间的关系,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,保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。